【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五十)
【主编导读】/韩宾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副主任、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张明刚自选文集《军履回望》后,引发读者广泛热议好评和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社、军报军网、央视网、光明日报、中新社、中青报中青网等军内外权威媒体关注推介。
(张明刚,男,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军官)
该书由“理论之光”、“军营之声”、“心灵之窗”三卷组成,收录了作者张明刚从军40年来公开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文章、新闻作品、文学作品183篇、55万字。这些文章,有30多篇获奖或被选为教学范文,部分文章被网络平台转载百余次、浏览量超千万。
2022年10月,该书首版问世后,受到铁凝、邵华泽、孙晓云、孙继炼、徐贵祥、樊希安等我国当今文坛大家泰斗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喜爱。2023年1月即出第2版,截止2023年8月,不到1年时间,已是第4版第6次印刷,累计印数超过12万本。2023年2月,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人民出版社会同作者张明刚,共同向全国一千余所高中赠阅一万余本《军履回望》,受到全国广大青年师生的热烈欢迎。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晚霞满天”板块之《全军老战士开展各种活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本文原载《解放军报》1995 年 8 月 10 日头版,新华社播发通稿,《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主流媒体采用。与张朝清合作)
编者按:
亲爱的《学友周报》读者朋友们:
2023年11月,本报连载了《军履回望·理论之光卷》中的【十论写作】板块,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包括中国新闻网、中国军网、强军网军委机关网、中华善德网在内的50多家媒体跟进转载;众多学友尤其是作者亲朋好友纷纷在朋友圈跟进转发;广大读者朋友很是喜爱,跟进学习,好评如潮……偶有连载迟发,便有学友垂询敦促,媒体与读者良性互动、互促,成为热点。许多读者还表达了连载《军履回望》全书的强烈愿望。
编辑部同仁因此大受鼓舞,深深感到:《军履回望》 之所以产生如此积极、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是因为这本书不止是一本可以置于案头、随时拿来学习参考的新闻教科书,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思考、激发人生奋斗动力的心灵指导书,为人做事作文皆可参考,确实是近年来我国图书市场上非常难得的一部上乘佳作!
因此决定,从第十一期开始,本报将继续以【学习摘记】形式连载《军履回望》。具体是,按该书编排顺序逐篇进行,自序言开始,至后记结束。连载时,前后分别设【主编导读】【社长点评】栏目,不定期开设【读者感言】栏目(选发学习心得感悟),以更好服务大家。
来吧,朋友!让我们跟随三位文坛大家的笔端,一起走进《军履回望》,去探寻成人成才成长道路上的成功“秘诀”吧!
《军履回望》,谁读谁受益。
回顾战斗历程 弘扬光荣传统
全军老战士开展各种活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50 周年之际,记者从总政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回顾 8 年抗战历史,弘扬老红军、老八路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全军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利用各种座谈会、纪念会,谈抗战、忆当年。他们之中,既有参加过平型关、百团大战等著名战役战斗的八路军高级指挥员,又有坚持在敌后抗击日军的游击队员;既有挥舞大刀长矛砍杀日本鬼子的战斗英雄,又有机智勇敢战斗在敌人心脏的“地下尖兵”。
这些年已古稀的老同志,有的以当年耳闻目睹的铁的事实,揭露日寇一桩桩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有的用自己的亲身战斗经历,讲述当年英勇抗战、奋勇杀敌的艰苦历程;有的站在历史和现实的高度,满腔热情地讴歌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系统深刻地阐述抗战胜利的重大意义。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抗战老战士们纷纷深入到部队、工厂、农村、学校、街道等单位讲传统、作报告,用我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抗日武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夺取全国胜利的生动史实,激发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爱军热情,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
兰州军区近千名老红军、老八路深入各部队和西北广大地区作报告。沈阳军区一些抗战老战士在全区部队和东北三省作报告 260 多场。还有许多老战士积极撰写抗战回忆文章,排演抗战题材文艺节目,接受新闻单位关于抗战问题的采访,举办抗战老战士书画展等。
三总部、北京军区及驻京部队各大单位的许多参加过抗战的老干部纷纷到卢沟桥、焦庄户、潘家峪等地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参观。一些当年在华北平原战斗过的八路军老战士,来到河北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向为国捐躯的老战友鞠躬致哀。
广大抗战老同志通过重温历史,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革命斗志,决心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继续为国家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余热,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读者感言】/宋伟
与明刚相识
作者 宋伟
图中下蹲者为张明刚,左一为宋伟。
1987年11月16日宋伟整理的侦察大队大事记(182)今天,我们侦察大队政治处又来了一名报道员,叫张明刚。他在我们第16集团军可是大名鼎鼎的。他来时,我给他接的行李兜子。他看上去具有热情开朗的性格。大凡搞新闻报道和文艺工作的人,都有这个特点,而且都善言谈,还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嗅觉以及新闻的职业敏感。这些优点,正是我感兴趣的,正在努力具备,也是需要向他学习和追赶的。因而,我俩在下午的接触和交谈中,一拍即合。
我们谈起来就没完没了。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海阔天空,天南地北。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无所不包。真是言谈投机者万言都嫌少。我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个明白人,而且同样是战士,我们就没有更多的障碍和鸿沟。不管他今后怎样,现在有共同语言,就足以让我度过许多美好时光。
最使人欣慰的是,我在新闻写作上有了一个学习的榜样,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单在心理上给予我的推动和帮助,以及今后在新闻写作中进行探讨,一定会使我受益匪浅。我在心里为这次参战机会暗喜,能结识这么多优秀的人。
点评:这些简短的文字,记录了明刚的到来和我见到他,同他一起畅谈的喜悦之情。这些当年的点点滴滴,如果不是这篇文字,我早已忘记。感谢当年的我,如实记录了这些别人认为是琐事,我却不厌其烦的记下来,还一直保存至今的泛黄纸片,把我的记忆拉回到了那个想法很多,又无法实现的年代。
说起张明刚,我为什么和他一拍即合呢?这是有原因的。1986年我参加全军院校考试,未能如愿,就在寻找和思考自己的出路。正好当年全军在推行两用人才培训,各部队都在举办两用人才培训班,我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就报了我们团里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参加了最早的新闻写作学习。
培训期间,我有一天在我们沈阳军区政治部主办的《前进报》上看见一条消息:报道员张明刚被聘为集团军马军长的信息员,还得知张明刚因为写新闻报道荣立了二等功。我一下就记住了张明刚的名字和他的事迹。
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来说,当时张明刚在我的心中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完完全全的就是一个战士从事新闻写作的天花板,崇拜极了!从未想过和他能见面,更没有奢望能和他一起共事,成为亲密的战友。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情,因参战这一共同目标,我们在侦察大队相聚相识了。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是非常愉快的,也是无话不说的。也许是我们当年都还是年轻战士,也许我们都有差不多的性格和爱好,尽管他在我面前已经是天花板级别的“人物”,但我和他交流时也毫不客气和示弱,经常展示我的博闻强记,展示我的三寸不烂之舌。记忆犹新的是,张明刚曾经送给我一个外号:包打听。意思是说我知道的东西还不少。
我欣然接受这个别人不知道,也无法理解的外号。因为我认为这个外号带有褒义的成分更多,既是对我知道不少东西的肯定,当然也有提醒的意味,希望我更稳重一些。可我的想法是,尽管他是老兵,是哥哥,是我新闻写作的榜样,可我也不差啊!也想在这个了不起的人物面前显摆显摆,展示我的综合素质。如此而已。
后来,因为我下到侦察3连,离开了政治处,我们联系少了。直到我于1988年10月回到政治处,我们又再续前缘,一直要好,一直无话不说。直到1988年10月他在前线被破格提干时,我还采访他写了一篇人物消息,投给他家乡的《湖北日报》被二版采用。
1989年1月8日,在我们侦察大队即将凯旋吉林,离开云南老山前线的麻栗坡县八布乡侦察大队机关驻地前,他还给我题写了“与宋伟友共勉:扼住命运的咽喉!”,激励我不服命运,不断努力奋斗的分别赠言。此赠言我保留至今。
1989年1月12日晚上,我们政治处3个报道员还在一起聚会喝了分别的酒。因为第二天一早,即1989年1月13日凌晨零点,我们侦察大队就将凯旋在子夜,开拔离开战区,归建驻吉林部队。没曾想,这一别就直到今天,我和明刚分别整整35年了!
2015年,我回吉林市参加我们侦察3连的战友联谊会,从一名战友口中得知明刚已升至正师职军官多年,而且在北京的总政治部工作时,我才有了明刚的电话号码。直到今天,经常联系,亲热如当年。
2017年,明刚升职调到武警新疆总队任职,成为军级干部的将军,去年又回北京某部任职。
我说这些,并不是因为明刚成为了军级干部,成为了将军我去攀附他。确确实实是我们曾经有过较深的交集,当年就是无话不说的战友,挚友,而且是能开大玩笑的兄弟。要说攀附他,我已经转业20年,已年近花甲,再怎么和他套近乎也无助于我自主择业的退休生活。
唯有一点,就是我们曾经在人生的二十郎当之时,在硝烟弥漫的南疆有过血与火的战斗经历,有过对新闻写作共同的热爱和追求,有过无数次推心置腹的长谈和交心。这就够了!!!
(宋伟:四川泸州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南疆侦察作战二等功荣立者,长期在部队和地方从事文秘宣传工作。1987年开始发表文学和新闻作品。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文章来源于2020年2月6日宋伟美篇。
【社长点评】/王洪平
对于张明刚的《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中的“晚霞满天”板块,特别是《全军老战士开展各种活动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一文,我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点评。
首先,这篇文章通过详细描述全军老战士为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展现了老战士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和平的珍视。文章中可能包含了对老战士们的访谈、活动报道,以及对抗战历史的回顾,这些都是极具价值的史料。
其次,文章体现了中国军人对历史的深刻记忆和对未来的积极态度。通过组织这样的纪念活动,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年轻一代的启示和教育,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和民族精神的传承。
最后,这篇文章作为《军履回望》的一部分,展现了作者张明刚对军事文学的深厚造诣和对军营生活的深刻洞察。他的文字能够将读者带入军营,感受军人的生活和情感,这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难得的体验。
张明刚的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军人精神和民族情感的深刻展现。通过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军人的世界,感受到他们的忠诚、坚韧和牺牲精神。
《读者感言-我与张明刚相识》这篇文章是作者宋伟对与张明刚相识的经历的回忆。文章中,宋伟描述了张明刚作为一名报道员在军队中的名声和他们的初次见面。宋伟对张明刚的热情开朗、善言谈和政治敏锐性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两人在新闻报道和写作方面有着共同的兴趣和追求,这让他们迅速成为了朋友和亲密的战友。
文章中提到,张明刚在新闻报道方面的成就让宋伟深感敬佩,尤其是在张明刚因为新闻报道荣立二等功之后。宋伟在1986年参加全军院校考试未能如愿后,转向新闻写作,并参加了相关培训。在这个过程中,他得知了张明刚的事迹,对张明刚产生了极大的崇拜。
两人在侦察大队共事期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共同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即使在分别多年后,他们的友谊依然如故。宋伟对张明刚的成就感到自豪,并珍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共同经历。
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宋伟对张明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敬意。他们的故事展现了战友情谊的深度和新闻写作对他们的意义。这篇文章不仅是对一段友谊的回忆,也是对两人共同追求和经历的致敬。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两位战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新闻写作的热爱和对张明刚的敬佩。通过个人经历,作者传达了战友情谊的宝贵和对共同追求的珍视。这篇文章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激励读者珍惜友谊和追求自己的梦想。
(责任编辑:麦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