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在线投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欢迎访问农村日报网!
当前位置:主页 > 传媒热点 正文

【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一〇二)

时间:2024-06-12 15:30 来源:北京华艺网 作者:麦穗儿 阅读:

【学习摘记】/王振存

 

张明刚《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青春芳华”板块之《李书明愿把青春献边防*》

(本文原载《前进报》1985 年 5 月 16 日第 4 版头条。与王成法合作)

 

李书明愿把青春献边防*

李书明 1975 年入伍,第二年当上了测绘班长,很快成为驻黑龙江某边防部队一名合格的测绘技术人员。从 1976 年到 1980 年的五年间,他带领 4 名战士标定测量了 500 多条大小坑道和野战工事。

1980 年底,李书明所在的工程营撤销了。这时,李书明已经入了党,结了婚。他探亲时,家乡一个建筑工程队要以每月二百元的高薪请他回去当技术指导,妻子也要他尽快退伍。可是,由于一个新的坦克团组建后急需营建技术人员,上级决定把他留下来。

李书明坚决服从组织决定,很快就在冰天雪地里开始了测量工作。4 年来,他共测量、预算了 4000 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由于业务熟练,节约了大量经费。

李书明在边防线上默默地贡献着,可妻子对他却由不理解到绝情。1983年,李书明决定继续超期服役后,妻子无情地离开了他。李书明失妻不失志,这一年又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荣立三等功。

李书明离婚的事连同他热心建设边防的事迹,在他的家乡河南传开了。安阳市机床厂喷漆车间团支部书记于萍姑娘听说后,深受感动。她通过李书明的亲属与他牵上红线。

于姑娘表示:坚决支持书明志在边防。经过一段时间相互了解,两人志同道合,组建了圆满家庭。

 

来源:《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

 

【读者感言】/雷雨等14人

北京读者雷雨

读明刚同志《军履回望·军营之声卷》有感

都说新闻是易碎品,事实上新闻是时代的见证,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明刚同志《军履回望》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后,在军内外引起的热烈反响即可佐证。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已进入碎片化、电子书阅读时代,大部头纸质书的读者已很稀缺,而明刚同志的《军履回望》不但一版再版,而且借助网络的力量使其大放异彩,给同时代的新闻人很是长脸。阅读该书《军营之声卷》新闻作品,我得到三点重要启示:

第一,好作品打动人心。明刚的新闻作品源自基层,源自于火热的军旅生活,它承载了一代军人的集体记忆,最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许多曾经穿过或正在穿着军装的读者,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那就是阅读明刚书中的新闻作品,实质上是对自己过往青春和军旅岁月的追忆和怀念。这说明,好的新闻作品可以经受住读者和时间的检验。

第二,新闻工作成就人才。明刚是由士兵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将军,也是从战火中走来的军事新闻工作者,他的成长经历具有极强的激励和示范意义,透过其作品可以发现一些人生成长的规律和必然的轨迹,这在当下对青年读者来说,尤其且具有借鉴价值。在我军干部队伍特别是政工干部队伍中,从新闻工作起步、锻练成长,后来成为将官的高级领导干部不乏其人。

第三,互联网平台扩大传播效果。《军履回望》一书搭乘网络这一时代快车,通过《学友周报》的连载,让更多的网络受众能够非常便捷、非常省时地连续浏览,从中受益,让碎片化的阅读串联成系统性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淀,从而发挥正向激励作用。而明刚新闻作品具备的鲜活、精短、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表述接地气、语言有张力等特色,是其能够得以广泛传播的内在因素。二者互为条件,融合起来,相得益彰。

(雷雨系解放军报社原副社长、政治部主任,陆军少将 军衔)

 

北京读者李楚坤

《军履回望》张明刚自选集是座宝库,作者点亮《理论之光》、奏响《军营之声》、打开《心灵之窗》——既传播立德树人的道理,也传授办文办事的方法;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也有直抵人心的朴实;即是半生戎马的回望,也是开局启新的指引。读之或感叹于思想有力,或流连于故事有趣,或敬佩于事业有为,很受启发、很有裨益。

(李楚坤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中校军官)

 

太原读者王洪平

传承军魂 砥砺前行

——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百期感悟

在庆祝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一百期之际,我深感敬佩与欣慰。这部作品不仅是对作者个人军旅生涯的回顾,更是对一代军人风貌的深刻描绘,对军魂与国家责任感的深情致敬。每一篇文章都如同一块历史的拼图,它们共同构筑了一个关于军人使命、牺牲与奉献的宏伟画卷。在《军履回望》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军人的忠诚、刚毅与坚韧,更看到了作者对于和平的珍视和对国家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作者张明刚的文字,既有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忆,也有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在阅读《军履回望》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军人是国家的脊梁,他们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时刻准备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一切。在战场上,他们英勇无畏,冲锋陷阵;在和平时期,他们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换来了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作为公民,我们应该珍惜和平,感恩军人的付出,时刻铭记他们的伟大。

《军履回望》让我看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和勇敢。在艰苦的训练和严酷的战斗中,他们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把青春献给祖国,把生命置于危险之中,用鲜血和汗水捍卫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国家的强大不仅仅依靠经济实力,更依靠那些像作者和作者书中人物一样的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中国军人。

在《军履回望》中,我还看到了作者对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理性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形态和军事技术都在不断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我们的军队必须不断改革和创新,提高战斗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作者在作品中提出了许多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军履回望》是一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细细品味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军人的艰辛和伟大,更加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在庆祝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一百期之际,我想说,他的作品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记录,更是对未来的启发和鼓舞。我们期待着他的更多作品,希望他继续以笔为剑,记录历史,启迪人心。

最后,我要向作者张明刚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祝贺。感谢他用自己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此宏伟的军人画卷。感谢他让我们更加了解军人的使命责任、奉献牺牲和崇高伟大。衷心祝愿他的作品能够影响更多的人,让大家一起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不辱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王洪平系著名军旅诗人、作家,学友周报社社长)

 

北京读者雷蕾

不知不觉间,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已经100期啦!时间不快不慢,好评纷至沓来,文章依旧精彩,读者之幸运哉!

改版刊登,是调整形式、积极进取,更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进一步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倾听了读者的心声。点赞!

100期,是一个好数字,更是一个更好的开始。百期连载精彩纷呈,百尺杠头更进一步。

(雷蕾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尉军官)

 

北京读者谭江林

热烈祝贺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百期

回望百篇观军履,

一路向前时光驹。

世事洞明皆学问,

文心雕龙言如玉。

(谭江林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北京读者谷子

我认为,《军履回望》不仅是一部展现军人精神的作品,更是一部让我们反思和感恩的作品。它提醒我们,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军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时光,同时也要记住那些为了和平付出巨大牺牲的军人!转发了!

(谷子系北京远山诗院秘书长)

 

北京读者袁泽杰

我感到,张明刚《军履回望》是一部好书,学友周报的连载很有意义,这次调整优化改版后,有利于更加方便快捷地阅读,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文章非常好,挺有味道,很耐咂磨……看得出来,作者从当年到现在,一直非常努力,非常能吃苦……后来成长为共和国将军,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向明刚同志学习!点赞!

(袁泽杰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大校军官)

 

北京读者郭福友

我是个在部队工作的老百姓,认识张明刚将军已经三十年了。当年认识的时候,觉得他没架子,好相处,后来慢慢的感觉到他这个人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很不简单,很有“两把刷子”!……有个小事到现在我还没有忘记,就是有一次我从他办室门前路过时,被他看到了,就把我请进办公室喝了杯茶,走的时候还把他的茶叶分给了我一半。这使我特别受感动,因为也不是哪个领导都能像他这样,对我们这些不穿军装的工作人员还这么关爱的。他写的《军履回望》我很喜欢,每篇都学,不是领导让学的,是因为书好,我自觉自愿学的。学习了以后感到确实有学头,有看头,学了有劲头!点赞!

(郭福友系解放军原总政治部机关职员)

 

乌鲁木齐读者魏江靖

读【学习摘记】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一〇一)有感:好文佳作,百里挑一!点赞!转发!

(魏江靖系武警新疆总队大校军官)

 

郑州读者任敬志

读完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的《“战士激光专家”张兴强》一文,有一个问题开始在头脑之中萦绕,即,“战士与专家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答案有两个:一很远,二不远。说“很远”,就某一领域或专业而言,战士与专家本就是两个层面;说“不远”,本文主人公张兴强的事例充分说明,只要方向正确,持续努力,敢于突破,善于作为,战士也可以成为专家。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对于张兴强这个典型的挖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很深的穿透性,以及极大的感染性。古人讲道,“位卑未敢忘忧国”;部队有言,“小兵也能干大事。”其实,在人民军队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像张兴强一样从战士成长为专家的小兵不胜枚举,有的还为共和国卫国利器出世做出了巨大贡献。历史经验表明,士兵既是整个军队的基石,也是人才辈出的群体。当前,高度关注这一群体,坚持体系培育、体系优化、体系赋能、体系推进,既是生成新质战斗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激励士兵干事创业的重要方式。站在新时代的春风里,期待有更多像张兴强一样的士兵如雨后春笋般蓬勃而出。

(任敬志系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机关上校军官)

 

北京读者李跃平

读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的《“战士激光专家”张兴强》一文有感:科技强军,关键在于人。解放军是大学校,演练场是大课堂。点赞!

(李跃平系著名诗人,曾任中国安能建设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外部董事,第八届北京仲裁委员会委员)

 

沈阳读者苏锋

读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的《“战士激光专家”张兴强》一文有感:科技强军,砥砺前行,铸就和平之盾,守护家园安宁。要在高科技战场上制胜,我军必须时刻抢占军事科技前沿阵地,这就必须保留科技人才!谁重视人才,谁就有在战场上制胜的保证!转发了!

(苏锋系张明刚参战时所在部队副部队长)

 

北京读者谭江林

读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的《“战士激光专家”张兴强》一文有感:技术创新既要有丰厚的知识积累,更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付诸行动的执行力,有时后者更加重要。在美西方对我技术围堵日益加重的形势下,科技强军、自主创新必须把争先当先的精神发挥出来,院士有院士责任,战士有战士的智慧,每一个人都是创新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向兴强同志学习!点赞!

(谭江林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上校军官)

 

内江读者梁恩奎

读了张明刚《军履回望》连载的《“战士激光专家”张兴强》一文,觉得在写作上很有特色:一是立意很高,主题重大,科技强军战士的责任重。二是角度选得好,由一个战士成为激光专家,来体现军队对科技的重视。小切口体现了大主题。三是人物写得活,把这个张兴强的热爱科学,钻研科学的战士形象,写得有立体感,让人特别佩服,有典型性。

(梁恩奎系四川省内江市委宣传部、内江电视台干部)

 

《军履回望》作者简介

张明刚,汉族,湖北随州人,研究生学历,中共党员、陆军少将军衔。曾参战荣立战功、被评为“火线优秀共产党员”并在前线由士兵直接破格提拔为干部,现任解放军驻京部队某部少将军官。

(责任编辑:麦穗儿)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